新能源車是當前大熱的風口,在下行的車市中,去年全年銷量達到125.6萬輛,同比增長61.7%,鋒芒無出其右。根據(jù)預測,到2020年時,中國新能源車總銷量累計將達500萬輛,其中,2020年產(chǎn)銷將會達到200萬輛。一個非常簡單的計算題,有多少新能源車,就有多少驅動它的
動力電池。如果以此作為標準,新能源車動力電池回收似乎是門不錯的生意。動力電池回收的死循環(huán)動力電池陷入死循環(huán),除了新能源車作為新生事物,還未形成完整的生態(tài)閉環(huán)之外,還有以下幾點原因。1、技術門檻限定不是誰想收就能收對于動力電池的回收與利用,目前行業(yè)公認有兩種做法,一種是梯次利用,一種是拆解回收。站在技術的角度,這兩種做法都有一定的技術門檻。首先,梯次利用是指將回收來的動力電池重新檢測篩選,配對成組后用于像儲能、低速電動車等對電池性能要求較低的領域,根據(jù)行業(yè)標準,動力電池容量衰減至80%左右即到退役時限,雖然不再適用汽車,但在其他方面還能發(fā)揮余熱,有很大的利用空間??墒沁@些電池在重新利用時,需要對電池的電化學性能、壽命衰減等信息進行檢測,選出數(shù)據(jù)相近的電池進行分組,這樣才能保證電池的一致性以及整個電池系統(tǒng)的安全性。但長期以來,新能源車動力電池并沒形成統(tǒng)一標準,這也就導致動力電池從最開始的鉛酸電池,到后來的鎳鎘電池、鎳氫電池,再到當下的
三元鋰電池,品類繁多,如何將這些標準不一,技術結構各異的電池整理統(tǒng)一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其次,容量低于40%的動力電池就要進入到拆解回收環(huán)節(jié)。理論上,可以從退役的動力電池中拆解出鎳、鈷、錳及鋰鹽等有價值的金屬元素,可以循環(huán)利用到新電池的制造。與梯次利用相似,拆解回收同樣要面對不同品牌、不同類型電池的局面,其中電池的內部結構設計、串并聯(lián)成組形式、服役和使用時間的長短、應用車型和常用工況的不同其拆解方案也要分門別類進行對應,其難度不是一般的小。此外,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jié)是,從時間上來推算,今明兩年是第一批動力電池退役的高潮是沒錯。但根據(jù)銷售統(tǒng)計,2010年-2013年新能源車全國的銷售總量不到5萬輛,這也就是說,第一批動力電池報廢的總量有限。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充足的回收目標,動力電池回收市場全面開啟自然還需時間等待。動力電池回收最大的難點在于電池的溯源,而目前一些車企推出的換電服務,將電池和車的所有權進行分離,車主通過支付服務費的方式來獲取充電或者換電服務,由于電池的所有權在運營商手中,因而電池的追蹤和監(jiān)控更為可控。雖然品牌間的溝壑橫亙在前,建立服務全部車型的換電站可能不切實際,但這種商業(yè)模式不失為一個非常好的解決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