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789次 | 2020年03月11日
韓國研發(fā)分析電池電極活性材料單粒子的3D觀測模型 有望幫助提升電池能效
(圖片來源:韓國大邱慶北科學技術大學)
據(jù)外媒報道,通過分析和研究電池中微米級的粒子,研究人員研發(fā)出了一個電池微米級粒子3D觀測模型,有望幫助提高電池的能量效率。韓國大邱慶北科學技術大學(DaeguGyeongbukInstituteofScienceandTechnology)宣布,能源科學&工程系的YongMinLee教授團隊研發(fā)出一個“微米級單粒子電化學模型”(micronsingleparticleelectrochemicalmodel),能夠從三維角度上,估計電極活性材料單粒子的電化學特性。在實驗中,是很難對電極活性材料的單粒子進行三維觀測的,而研究人員的模型有望應用于電化學現(xiàn)象研究以及粒子設計,以提升電池效率。
雖然二次電池(可充電電池)通常是電動汽車的能量來源,但是其效率不如內(nèi)燃機。但是通過提高電池的能量密度,電池的效率是能夠提高的,但是由于缺乏精確的分析技術,一直無法積極開展此類研發(fā)工作。
Lee教授團隊提出假設,能夠通過優(yōu)化電池中的電極活性材料,提升電池的能量密度。因此,他們找到一種檢測電極活性材料微米級單粒子的方法,并研發(fā)出一個電化學模型,能夠對單粒子進行三維分析。
與現(xiàn)有的專注于分析電池電極的模型不同,YongMinLee教授團隊研發(fā)的模型專注于形成電極的活性材料的單粒子。他們研發(fā)的模型能夠準確分析3D單粒子的特性和特征,向從根本上提升電池效率又邁進了一步。由于現(xiàn)在能夠對粒子進行3D分析,該模型特別有望在電池電極活性材料單粒子設計的研究中得到廣泛應用。
關于該項研究,YongMinLee教授表示:“與之前的研究相比,我們的模型能夠了解單粒子內(nèi)的詳細情況。最終,能夠供應一種設計微米粒子的創(chuàng)新方法。我們下一步目標是應用該電化學模型,提升電動汽車電池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