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846次 | 2020年04月30日
韓日各在在動力鋰電池產業(yè)的發(fā)展差異
最近LG化學公布了2024Vision,按照5年來規(guī)劃,要把電池占整個公司的比重,從原來的22%提升到49%,超過其他化工的項目。電池業(yè)務要拉到近31萬億韓元。
這個數據很嚇人啊,根據2019年的銷售指引為十萬億韓元,其中動力鋰電池占一半,ESS儲能1.2萬億韓元,小電芯3.8萬億韓元。根據韓國的證券公司分析,2019年LG的經營層面三個方面都有不同的點:
圓柱:在東南亞市場兩輪電動化的需求,LG供應的是圓柱電芯,這塊LG占了全球的20%-30%市場,和給松下和SDI要搶季節(jié)性的需求,目前IT產業(yè)的需求降下來了
儲能:LG打算分配1.2萬億韓元,海外市場主攻北美市場,韓國國內和海外預期3:7
動力鋰電池:奧迪E-Tron的初始銷量超過預期,產量擴張計劃將擴大至40%,LG在波蘭的初始成本比較高,但是整個GWh的投資相對較低
備注:按照現在的匯率是585.52億人民幣
假如LG可以完成從2018年的6.5萬億韓元,2019年上升到10萬億韓元,而2024年這個增速就完全依靠電動汽車的快速上量了。
這里有一個問題,韓國電池公司LG和SK很high的在布局,日本的電池公司呢?這是2013年日韓公司爭奪全球客戶,在巨大的需求面前,好像紛紛掉隊了。
到現在的情況日本電池公司基本被壓縮回日系+Tesla。
我覺得這里還是很有講究的,日本本國的BEV和pHEV做不起來,以2018年為例,BEV為26,488臺,pHEV為21,724臺,HEV109.76萬臺。日本的電池公司,是按照原有的鎳氫和小型鋰離子電池的方式來做電池系統的,不是按照GWh來做的,這樣的方式限制了在BEV的新的模式。
BEV的模式,現在看來是幾家擴充產量,往上游占據資源然后把單kwh的成本拉到極致的模式,這種操作模式要巨量的資金。LG在2019年電池業(yè)務資本支出預計183億元,2019年動力鋰電池292億,算算這筆賬,真的是有錢才能玩這個游戲。
小結:隨著芯片產業(yè)里面中韓兩國材料層面打來打去,在電池方面韓國這里真的是不會放,后面SDI會不會在母公司的支持下闊起來說不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