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376次 | 2023年09月07日
大量的退役動力鋰離子電池是如何流向非正規(guī)渠道的?
倘若動力鋰離子電池回收利用不到位會帶來什么樣的后果?有資料顯示,一顆鈕扣電池可以污染60萬升水,一節(jié)一號電池在土壤中腐爛,能使1平方米的土地失去利用價值。
自2009年執(zhí)行新能源汽車“十城千輛”示范運行以來,我國新能源汽車數量不斷新增,加工的動力鋰離子電池與日俱增。2013年開始,我國電動乘用車進入快速推廣期,動力鋰離子電池的裝機量也跟著水漲船高?!段覈艘蹌恿︿囯x子電池循環(huán)利用技術與產業(yè)發(fā)展報告》顯示,2015年之前,我國動力鋰離子電池總量不足2萬噸,2015年超過30萬噸,2018年較2015年翻了4.2倍,約為125萬噸。
隨著產業(yè)的繼續(xù)快速發(fā)展,大批動力鋰離子電池進入淘汰期。國際市場研究機構MarketsandMarkets最新公布的研究報告顯示,預計2019~2024年,亞太地區(qū)的鋰離子電池回收市場將以最高的復合年上升率上升。同時,我國是電動汽車和儲能等使用鋰離子電池回收的最大市場之一。
為了規(guī)范動力鋰離子電池報廢回收,我國制定了動力鋰離子電池回收公司“白名單”制度,進入名單的公司均具有較強的解決廢舊動力鋰離子電池的實力,以盡可能減少報廢動力鋰離子電池對環(huán)境的污染。不過,實際并沒有朝著預想的軌道發(fā)展,隨著動力鋰離子電池報廢量的新增,有關動力鋰離子電池回收亂象的報道便從未停止過。多家“白名單”公司負責人也告訴《我國汽車報》記者,因為市場的不規(guī)范,他們很難收到廢舊動力鋰離子電池,據估計,“白名單”公司的回收量約莫占報廢量的30%。
大量的廢舊動力鋰離子電池究竟去了哪里?今年一月,《我國汽車報》記者在一位知悉內情的人士張明(化名)的陪伴下,走進動力鋰離子電池非法回收重災區(qū)之一的廣東東莞進行了實地調查。通過實地調查,記者發(fā)現大量廢舊動力鋰離子電池正流向非正規(guī)渠道,且已然形成龐大的產業(yè)鏈。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肆意滋生的非法回收公司
張明告訴《我國汽車報》記者,全國動力鋰離子電池非正規(guī)回收比較聚集的地方緊要聚集在河南新鄉(xiāng)、江西宜春、廣東梅州和東莞,在這幾個集中地中,東莞的規(guī)模不是最大的,但呈現出的回收亂象卻足以讓人觸目驚心。
東莞多個工業(yè)園區(qū)盤踞著非正規(guī)動力鋰離子電池回收公司,倘若張明不指引,記者很難找到這些回收集中地。
記者與張明來到東莞南部城區(qū)的一家工業(yè)園。這里曾是一家公司的加工基地,目前加工線已全部撤離,搖身一變成為電池回收集中地。進入園區(qū),記者看到,加工樓的第一層被劃分為多個格子鋪面,每個鋪面便是一家回收公司。安裝上卷簾門的鋪面與街邊的門臉房沒有太大差別,惟一的不同是門楣上沒有招牌。
記者走進一家鋪面發(fā)現,一箱箱軟包電池整潔地碼放在地面上,在面積約莫90平方米的店鋪內,擺滿了回收來的軟包電池。從尺寸大小可以判斷,這些電池不是手機電池,應當全部都是軟包動力鋰離子電池。記者留意到,有幾個箱子貼有“合格”的封條。張明告訴記者,這些“合格”的產品都是從廢舊電池中分檢出來的質量較好的電池,等待買主前來提貨。
那么,分檢后“不合格”的電池又去了哪里?張明告訴記者,每個商家都有自己的聯系渠道,只需打個電話,就會有人把淘汰的電池拉走,至于拉走后的電池怎么解決,張明也不清楚?!八麄兊幕厥战鉀Q地點比較隱蔽,并不在東莞市,我從來沒有去過。”張明說,“即使找到了這些解決點我們也進不去。”他告訴記者,拆解廢舊動力鋰離子電池會帶來一定的環(huán)境污染,基于東莞市對環(huán)保的嚴格要求,這些回收解決點都不會設在市內。
記者來到二樓,景象與一樓又有不同,這里的場地被簡易擋板分成了很多格子間,記者透過門縫查看了幾家,發(fā)現里面也堆滿了電池,這里面既有手機電池,也有動力鋰離子電池。
三樓、四樓、五樓的景象與二樓一致,均是被分割成很多小格子間,相同堆滿了回收來的各類電池。張明告訴記者,每個小格子間都是一家回收公司,這棟樓約莫有300家電池回收公司,他們的業(yè)務涉及多種電池,包括動力鋰離子電池,也包括手機電池。
令記者感到迷惑的是,報廢電池回收亂象固然難以防止,但為甚么會在一個城市滋生這么多的非法回收公司,且數量還遠不只記者所看到的?對此,或許能從張明的回答中了解一二,他說,很多人往日在某家電池回收公司跑業(yè)務,等業(yè)務跑熟后就自己出來單干了,他們當中不少人并沒有營業(yè)執(zhí)照,為了銷售貨物,還會去往日工作過的公司開取發(fā)票。可以看到,這里有著“成熟”的市場環(huán)境,將“正規(guī)”與“非正規(guī)”鏈接在一起,滋生了適合所有類型公司生存的土壤。
記者與張明隨后來到東莞市西邊的另一個工業(yè)園區(qū)。這是一個全開放式的園區(qū),距離園區(qū)很遠就能看到動力鋰離子電池組的外殼散落在路邊與墻角,這些外殼既有乘用車的,也有客車的。這里的廠房數量相比上述記者走訪的另一個調查點還要多,回收電池規(guī)模也更大,且不同于之前的調查點,這里全部都是車用動力鋰離子電池。
散亂的存放點,忙碌的拆檢工人,這里的景象很是熱鬧。記者留意到,在每個存放點,都有幾個工人圍坐在一起分檢電池,他們分檢有序,身旁是分檢開的小螺母,外殼光滑、兩頭無磨損的電池以及外殼上有漏液痕跡的電池單體。記者查看了堆放電池的品牌,發(fā)現排名前列的幾乎所有的動力鋰離子電池品牌都能在這里找到。
記者與張明以買家的身份走進經理室,從攀談中得知,他們回收電池看品相,品相好的約莫1萬元/噸,品相差的每噸約莫幾千元。老板還表示,只要生意能做成,還會給張明個人返點。
■拆解點隨處可見的安全隱患
近兩年來,電動汽車自燃事件時有發(fā)生,給消費者帶來生命安全威脅和財產損失。多位業(yè)內專家告訴記者,動力鋰離子電池的電芯中含有強氧化劑和強還原劑,一旦失控,兩者將發(fā)生劇烈化學反應。因此,電動汽車和電池一旦起火將很難撲滅,帶來的損害非常嚴重。
在調查的兩個工業(yè)園區(qū)內,記者在樓道及堆放電池的房間里很少看到消防設施,只是偶爾看到零星的手提式滅火器。堆放回收電池的格子間更是一家挨著一家,一旦失火,每個回收點之間簡易的擋板根本起不到防火用途。倘若某個回收點的電池出現問題,必然連片燒毀整棟樓。且大量的廢舊電池堆放在一起,一旦失火,還有爆炸的危險。
我國科學院工程研究所研究員孫峙曾告訴記者,為了防止回收的動力鋰離子電池萌生二次污染,拆解的過程中要經過多個工藝流程,因此,拆解設備和人力投入都比較大。我國發(fā)展新能源汽車的時間并不長,汽車公司曾經歷過一段時間的摸索期。因此,早期的動力鋰離子電池研發(fā)對回收利用考慮得并不充足,拆解的難度更高。
然而,記者在每個回收點都沒有看到現代化的拆解設備,只看到工人們戴上一般口罩和手套就進行拆解。電鉆、螺絲刀、老虎鉗等是工人們常用的拆解工具。記者看到,有些電池組上的螺絲釘由于安裝時間比較長,難以用扳手卸下來,工人們便會用電鉆把整個螺栓破壞掉,然后再取出里面的電池,這種操作顯然是不規(guī)范,也不安全的。
在走訪調查的2個工業(yè)園區(qū)內,記者沒有看到規(guī)范的拆解流程,工人們的拆解隨意性很強。據資料顯示,鋰離子電池的電解液會分析出有毒氣體。在拆解過程中一旦出現電解液泄漏,工人們幾乎完全暴露在分析氣體之中,將會對身體造成嚴重危害。
此外,記者還留意到,每個回收點都沒有精密的電池測試設備,即使是大家都很熟悉的萬用表,記者在各個回收點也沒有看到。張明告訴記者,回收的動力鋰離子電池基本上不區(qū)分品牌,簡單分檢后筆直銷售,多少年來一直如此。
業(yè)內人士告訴記者,不同公司的加工工藝不同,電池的輸出電壓也有差別,不加以區(qū)分便回收再利用連最簡單的一致性也無法保證,在使用過程中勢必造成一定的安全隱患。
非法回收的動力鋰離子電池流向何處?
那么,在工業(yè)園區(qū)分檢后的電池會流向哪里?張明告訴記者,緊要流向電動自行車和手機充電寶范疇。記者在淘寶網看到,有些充電寶價格低廉,而品牌旗艦店銷售的充電寶價格則要高好幾倍。張明告訴記者,那些便宜的充電寶幾乎全部使用回收電池。
近年來,我國電動自行車行業(yè)蓬勃發(fā)展,不少電動自行車已由鉛酸蓄電池換成了鋰離子電池,原由在于鋰離子電池的續(xù)駛里程高于鉛酸蓄電池,更換成鋰離子電池便成為廠家吸引消費者的宣傳點。張明告訴記者,有些電動自行車公司會采用全新的鋰離子電池,但成本會比較高,銷售價格也必然較高。電動自行車消費者大部分屬于工薪階層,對價格比較敏感,有些不正規(guī)公司就會采用回收動力鋰離子電池的辦法來降低成本。
回收的廢舊動力鋰離子電池不止流向電動自行車和手機充電寶范疇,電池回收行業(yè)資深人士趙強(化名)告訴記者,有不少非法回收的電池流向了汽車動力鋰離子電池翻新范疇。在趙強給記者看的一段視頻中,幾個維修人員熟練地拆下整包的動力鋰離子電池,然后換上新的電池組,便“誕生”了一塊新的動力鋰離子電池。趙強告訴記者,這塊新的電池就是用回收電池包裝而成的。
趙強告訴記者,動力鋰離子電池翻新后重新用于電動汽車并不是個例,但這種電池的一致性、安全性都存在較大問題。
■是亂象叢生的源頭
任意滋生的動力鋰離子電池非法回收給行業(yè)發(fā)展帶來了困擾。據高工鋰電統(tǒng)計,2018年我國動力鋰離子電池的總報廢量達7.4萬噸,記者從有關方面獲得的數據顯示,5家“白名單”公司在2018年共計回收解決0.5萬噸新能源汽車退役電池,還解決了0.8萬噸動力鋰離子電池加工公司與研究試驗單位萌生的廢舊電池與廢料。2018年5家公司的回收解決退役動力鋰離子電池量僅占高工鋰電統(tǒng)計數據的6.76%,即使算上電池公司的廢料解決量,也只占總數的17.57%。這與5家“白名單”公司25萬噸的解決能力極不相稱。更多的報廢動力鋰離子電池則流向了非正規(guī)渠道
那么,大量的退役動力鋰離子電池是如何流向非正規(guī)渠道的?張明告訴記者,根源在于?!斑@些回收點的廢舊動力鋰離子電池都是而來的?!睆埫髡f。
不過,令記者迷惑的是,參加整車公司電池會要供應身份證明和資質證明,不具有這些能力的非正規(guī)回收點要怎么樣參加?張明的解釋是,資質證明難不住這些回收點的負責人,公司之間的生意往來一般都要向對方供應本公司的營業(yè)執(zhí)照、資質證明等復印件材料,他們可以復印符合資質公司的材料參加會,關鍵是參加的公司非得與整車公司的人員疏通好關系。
張明進一步說,只要查一查公司的名稱與付款公司名稱是不是一致就能看出端倪,有些非法回收點借用別家公司的資質等材料參加但不可能用別家公司的賬戶付款。一般情況下,不會有人去整車公司查賬便很難發(fā)現里面的作弊行為。且公司的原則是價高者得,因此也會囿于各種原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這一系列操作實現的前提是整車公司內部有人配合,回收點才能順利拍到廢舊動力鋰離子電池。
據我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預測,2020年我國動力鋰離子電池累計退役量將達20萬噸(約25GWh),2025年累計退役量約為78萬噸(約116GWh)。退役電池回收解決的問題將越來越突出,灰色地帶大有蔓延之勢,不有效處理行業(yè)發(fā)展過程中的這一“痛點”,必將影響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yè)健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