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877次 | 2018年07月18日
簡析動力電池市場的“內憂外患”
隨著資本對于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打斷的投入,一些為蹭熱度、蹭補貼進入這個領域的電池廠商由于技術更迭能力弱,生產出來的電池遠遠達不到新補貼政策要求,由于產品不合格,大量的電池只好報廢。
2018年6月19日,工信部發(fā)布《免征車輛購置稅的新能源汽車車型目錄》(第十八批),同時公布了汽車生產企業(yè)名稱變更名單和撤銷《免征車輛購置稅的新能源汽車車型目錄》的車型名單。
本次免征車輛購置稅的新能源汽車車型中,共有580款新能源汽車,其中,純電動車556款,插電式混合動力車15款,燃料電池9款。
隨著國家政策頻繁出臺利好新能源汽車,各地方對于新能源汽車的扶持也逐步加大,據第一電動網不完全統(tǒng)計,截止2018年6月20日,全國共有上海、深圳、重慶、廣東、廣州、西安、武漢、江西、河南、安陽、海南、云南、青海、莆田、黑龍江等15省市出臺新能源汽車補貼/獎勵政策。
在如此大規(guī)模促進新能源汽車的情況下,電動汽車的產銷量也獲得了可喜的成績,據中國汽車工業(yè)協(xié)會統(tǒng)計分析,2018年5月,汽車產銷環(huán)比略有下降,同比保持增長。1-5月,汽車產銷均呈增長,增速比1-4月小幅提升。5月,汽車生產234.44萬輛,環(huán)比下降2.26%,同比增長12.84%;銷售228.77萬輛,環(huán)比下降1.37%,同比增長9.61%。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9.6萬輛和10.2萬輛,同比分別增長85.6%和125.6%。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SMM日前發(fā)布的《禁燃油車陣地繼續(xù)前移電動汽車專享“綠色通道”》一文中指出,雖然受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影響,低續(xù)航的電動汽車被政策屏蔽,但由于各大企業(yè)對于新技術的難關攻克,各種高續(xù)航電池的研發(fā)成功,反而銷量依然處于上升的趨勢。隨著各大城市對于交通調控加嚴,對于燃油車,無論是購買還是上牌或是行駛,都越發(fā)的困難,在一旁新能源汽車享受的“綠色通道”面前,大量的產銷增幅都加在了政策引導的電動汽車之上。
就在這形勢看似一片大好的情況下,一個致命的問題卻悄然浮現(xiàn)。隨著資本對于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打斷的投入,一些為蹭熱度、蹭補貼進入這個領域的電池廠商由于技術更迭能力弱,生產出來的電池遠遠達不到新補貼政策要求,由于產品不合格,大量的電池只好報廢。
據中信證券對于產能供給和需求失衡的情況進行分析,2018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量有望達到101.5萬輛,對應動力電池裝機量為50GWh;2020年新能源汽車產能將達到210萬輛,對應動力電池裝機量為101.1GWHh。與之相對的是,據測算,2016年動力電池產能已達到170GWh/年,2017年動力電池產能超過200GWh/年。
但是,中汽研吳志新認為,目前市場上都在說產能過剩,但產能過剩是個偽命題,要注意區(qū)分動力電池產業(yè)的階段性過剩和結構性過剩?!澳壳?,新能源車占比不足3%,如果占比達到10%,那么目前的動力電池產能完全不足,短時間內這種產能過剩應該是市場經濟的必然結果;但同時我們也要提防結構性過剩,隨著動力電池能量密度逐步提高,我們提倡多上線高端產能項目,低端產能一定會被淘汰?!眳侵拘卵a充道,整車企業(yè)的產品部署需要一段時間,電池企業(yè)必須提前進行產能部署,否則等到大規(guī)模需求來臨之際,將跟不上整車企業(yè)的節(jié)奏。同時他還指出,得益于新能源汽車的發(fā)展,動力電池成本較以前有大幅下滑,這也為動力電池在其他產業(yè)上的推廣應用提供了機會。
由此可見,動力電池市場其實和我國以往的所有產業(yè)發(fā)展一樣,都需要經歷一個“壯士斷腕”般的淘汰落后產能的過程。對于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產品需要被更高技術的新品所替代。
“經歷了前幾年的發(fā)展,國內鋰動力電池向高品質、有產能的企業(yè)集中,大者恒大的趨勢開始越來越明顯?!备=酮{科技總經理王少平表示。而隨著動力電池市場的進一步升溫,鋰電池行業(yè)內的企業(yè)分化開始進一步加劇。
相關數(shù)據顯示,國內動力電池相關企業(yè)數(shù)量已從2016年的150家降至2017年的不到100家。尤其是磷酸鐵鋰電池領域,2017年的生產企業(yè)數(shù)量比2016年減少了一半。
伊維經濟研究院研究總監(jiān)吳輝表示,“近期,奔馳發(fā)布的一款PHEV車型,搭載的就是韓國動力電池,而并沒有使用國產電池。未來隨著政策放寬,LG、三星等企業(yè)進入中國市場,給國產動力電池生產商帶來的沖擊就更加嚴峻?!?/p>
在中國新能源汽車補貼全面退坡后,受國內新能源汽車龐大誘人的市場蛋糕及其巨大的增長空間,許多外資鋰電供應商也悄然而至。例如三星SDI、LG化學和松下三家鋰電供應商紛紛開始布局中國的汽車動力電池市場。
對于動力電池產能過剩的傳言,其實只是中低端的電池產能過剩,對于高密度的電池來說,仍然是供不應求,正如政策所導向的那樣,自我技術革新,大力發(fā)展高技術電池才是應對目前“內憂外患”的動力電池市場最好的解決辦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