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142次 | 2018年08月29日
動力電池能量密度的發(fā)展情況:仍有待突破
動力電池作為電動汽車的心臟,在新能源汽車產業(yè)面臨的一系列政策調整中,正受到越來越多關注。伴隨新能源汽車銷量爆發(fā)而來的是,動力電池一直供不應求,這也導致企業(yè)加速產能布局,而在能力密度、材料等方面,進步不明顯。
此情況今年或將發(fā)生改變。在1月14~15日舉辦的“2017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以下簡稱百人會論壇)上,工信部部長苗圩表示,《汽車產業(yè)中長期發(fā)展規(guī)劃》提出,2020年動力電池系統(tǒng)的比能量將達到260瓦時/公斤,成本將降到每瓦時1元;到2025年,動力電池系統(tǒng)的比能量達到350瓦時/公斤。
一方面,比能量要求的提升將加速技術進步;另一方面,動力電池產業(yè)將從“拼產能”開始向“拼技術”過渡。
這一標準的提升也引發(fā)了市場反應。NBD汽車(微信號:NBD-AUTO)了解到,一些企業(yè)認為,“十三五”期間,技術可能還難在續(xù)航里程方面取得突破。在此情況下,要讓電動車逐步減弱對政策依賴,實現市場化,除提升能量密度降低成本外,針對不同需求推出不同產品,也是一種思路。
成本將降至每瓦時1元
數據顯示,動力電池單體的能量密度,現生產使用的已可達220瓦時/公斤,單體電池的價格為每瓦時1.5元,相比2012年,能量密度提高了1.7倍,價格下降60%。
清華大學教授陳全世向NBD汽車表示,2020年單體電池成本降到每瓦時1元以內,是有可能實現的,但與材料的市場價格相關?!暗?020年,成本不一定能降到每瓦時1元的水平,但逐步降低是肯定的”。
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chuàng)始人曾毓群在百人會論壇上表示,“電池在降低成本、提高充電性能、快充性能和安全可靠等還要做很多工作,目前距離目標還有相當大距離?!?br/>
在目前階段,根據使用場景和需求的不同,來打造續(xù)航里程不同的產品,進而推動市場化運用,也就成為許多電池企業(yè)試圖采取的策略。
曾毓群認為,有些消費者只需要續(xù)航100、200公里的,便宜和比較小的電動車,這種需求有可能促進市場化。
科技部部長萬鋼在百人會論壇上表示,“從市場上看,續(xù)駛里程確實是電動汽車技術進步的重要標志,但它的實現并不是由簡單增加車載電池量能夠解決的。隨著電耗增加帶來的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也會提高,所以,電動汽車產品的開發(fā)續(xù)駛里程的長短,要科學的、合理規(guī)劃?!?br/>
產能布局“供過于求”
去年,受“騙補”事件影響,新能源汽車產業(yè)政策也在不斷調整,動力電池技術指標開始與新能源推廣產品目錄掛鉤。
在百人會論壇上,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副司長宋秋玲也強調了政策對電池的要求,“在乘用車、專用車中,專門增加了動力電池的技術指標,將新能源客車補貼方式調整為以動力電池為核心、以電池容量和電池性能為標準,更加客觀反映車輛的生產成本和技術水平?!?br/>
國家863電動車重大專項動力電池測試中心主任王子冬向NBD汽車表示,目前的情況是,動力電池需求約40兆瓦時/年,而企業(yè)產能布局已達170兆瓦時/年。
政策雖有調整,但電池產業(yè)能否按照政策制定的初衷實現優(yōu)勝劣汰,還有待后續(xù)觀察。不過,從目前情況來看,技術提升是電池企業(yè)都在加速突破的關鍵領域。三星SDI中國區(qū)副總裁韋巍表示,“以3噸重的SUV車型作為標桿,我們到2019年可做到500公里續(xù)航里程,2021年可做到600公里,到2025年時可做到700公里?!?br/>
總體來看,由于技術等因素仍存在不確定性,王子冬表示,新能源的發(fā)展特別復雜,需要各方面配合,不能僅看電池。
下一篇:比較分析常見的鋰電池特性及參數